如何形成交易策略
系統交易策略的形成,通常可以經由以下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即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
從上到下,就是指通過對市場的長期觀察而形成某種理論上的認識,然后基于這種認識而形成某種戰略戰術。舉個例子來說,道氏理論是20世紀初最早最完備的對股價波動特征的理論總結。道氏理論可以由十二個基本定義構成。其中道氏對趨勢的定義,筆者認為至今仍然是最恰當的。后來由道氏理論出發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交易思想,如其中的“擺動交易法”,“三點交易法”等等。
而所謂的從下到上,是指從市場統計數據出發,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統計特征而尋找對應的交易策略。例如,“跳空高開若干點后買入,收盤價賣出”,就是根據當時美國期貨數據庫的研究而發現所謂“跳空效應”,也就是當跳空高開后價格上升的概率很高。而對這一市場現象的原因,到現在理論界還沒有一個定論,沒有一個一致的解釋。這就是一個純粹由數據出發而形成的交易思想典型例子。
不管是從上到下形成的交易策略,還是從下到上形成的交易策略,歷史上都有著名的成功戰例和成功的投資家。比如著名的美國投資家R?M?Baruch,、B?Graham、 W?Buffett、J?Templeton、 G?Soros、 P?Lynch都是同一時代著名的投資理論家。他們在投資理論上都有很深的造詣,甚至有的對投資理論的發展做出過杰出的貢獻。
但從系統交易的觀點看,筆者認為從上到下形成交易策略的思想比起從下到上形成交易策略的思想具有如下優點:
第一,能很好的把握局部的損失與全局的失敗的關系。系統交易強調的是長期穩定的效益,并不是強調一時一地的得失。由于統計樣本分布很難做到均衡,有時不利事件的發生具有集束性,也就是任何交易系統都必須做好面對連續失敗的情況。而在這種逆境時期,面對強大的心理壓力,假如交易者者充分理解該系統所據以形成的投資理論,就很有可能清醒地評估每一樣本的統計特征,從而判斷這是由統計樣本分布不均衡形成的逆境時期還是投資市場已經發生了新的根本性變比,從而使交易系統能適應新的市場特性。
筆者從多年的交易實踐中體會到,充分理解交易系統所依據的投資理念對于交易者在逆境時期保持心理平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有一些投資者花重金購買商業性出售的交易系統,但當遭遇連續逆境時期便很容易放棄交易系統,而到其后不久這些投資者又重新發現該系統又恢復良好的表現。這里通常存在兩個問題:1、任何交易系統都必然嵌入系統設計者的心理特征。假如系統使用者的心理特征與系統設計者的心理特征存在較大差異,則該交易系統不適用于該使用者。2、上面談到的問題,由于商業化交易系統常常不透露其系統的設計思想及重要參數,從而導致使用者無法從理論層次上充分理解該系統,最終結果導致逆境時期心理失衡。
第二,能有利于交易系統的風險控制。如果交易系統沒有編入風險控制規則,理解交易系統的投資理念則可以使使用者對風險發生的程度、范圍及時間有一定的預見性,從而增強風險控制的主動性和準確性。比如,如果使用者使用以趨勢跟蹤為設計理念的交易系統,那么使用者可以通過對趨勢與非趨勢市場的理論研究與長期實踐,知道該系統的逆境時期是市場的橫盤震旦時期。如果使用者依據某種方法判斷市場將進入震蕩期,那么使用者便可采取減少資金投入量的風險管理方法控制風險,同時觀察交易系統的表現。假如交易結果確實虧損次數增加,那么就證明判斷正確及保護措施得當;但假如交易結果虧損次數并無明顯變化,那么就證明對市場態勢的判斷有誤,使用者可以逐步增大資金投入量。
第三,更有利于對交易系統的維護與修改。交易系統的使用過程中有一個相當難處理的矛盾統一關系,即一定時期既要毫不動搖地執交易系統的所有信號,又要對交易系統對市場特征的偏離狀況有所警覺從而能在有必要的時候修改交易系統。
- 上一篇:為什要使用系統交易
- 下一篇:設計交易系統的基本步驟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