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內容:
期權的魅力和風險及圖解
期權類似于以前的糧票。如果黑市糧價高, 糧票可以保證你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國家平價糧食。不同的是, 期權是買來的, 糧票可能是發的, 也可以是買的。期權可以賣空--手里沒有也能賣, 而糧票不能。期權的執行價就相當于糧食平價,期權收益就相當于黑市糧食漲價后,賣出糧票的收益;或者先賣后買的差價收益。
買期權如同買保險,本來是用來控制風險的,但是投資比例太大,那就不但不能保險, 反而制造風險。許多人高價買進的期權到期一文不值,比如1994年的寶安權證。賣期權更加危險。中航油就是因為賣石油期權比例太大破產的。
股票權證和權證類似, 不過權證一般是上市公司發行的,或有一定信譽的大公司賣出的(即Warrant,香港叫渦輪,賣出公司通過在股市買進對應的股票控制風險),而期權誰都可以賣出。
期權分做多期權(call)和做空期權(put)。兩者都可以買賣。這樣就有四種期權交易。買入四種交易的盈虧如圖1所示:
**圖1. 期權四種交易的盈虧**
由上圖可見, 買進期權風險有限, 收益幾乎無限。 但是任何商品, 價格總不能低于0, 所有買進Call的潛在收益在理論上大于買進Put的潛在收益;賣出Call的潛在風險大于賣出Put的潛在風險。中航油賣出石油期權就是選中了風險最大的期權交易。
有記者自足聰明,把賣出做多期權說成買入做空期權。這是不對的。賣出期權和賣保險一樣,要承擔大的風險,而買入期權相反。
如果說期貨的魅力在于以小博大,可以賣空,那么買期權的魅力還增加一條:風險有限,收益無限。
既然賣出期權,特別是賣出做多期權要承擔無限風險,那么為什么還有人愿意賣呢?其實這和有人愿意賣保險的原因是一樣的。賣家看重的是期權價格,或者叫權利金(Premium)。所以賣出期權也有它的魅力--任何公司和個人可以象保險公司那樣,賣保險給期貨交易者。
石油期權價格比絕大多數其他期權價格都高。舉個例子,外匯市場1年后按當前家執行的期權,價格大概是期貨價格的3%左右,而石油期權價格在10%左右。舉例說,現在2005年期貨價格是40.34, 按40元價格執行的call價格是5.08, put價格是4.74,兩者合計接近10元, 也就是說, 同時賣出兩者,期貨價跌倒30元以下或漲到50元以上才會虧損。如果最后期貨價(等于現貨價),就是40元,賣家賺錢接近10元一桶。對于同期執行價是45元的call,其價格是3.23, 也就是說,賣家在油價漲到48.23以上才會虧錢(這里忽略了交易手續費), 在45以下賺3.23元一桶。
由于期權價格大多是根據諾貝爾獲獎者的公式(Black-Scholes公式)確定的,它只考慮五個因素,當前價,執行價,持倉時間,銀行利率,過去一段時間(一年或數年)的價格波動――用均方誤差表示。至于是什么原因導致價格波動,波動因素是否已經過去(比如是戰前還是戰后),市場對期權需求如何,該公式一概不管。該公式的缺陷正在這里。斯科爾斯(Scholes)和墨頓(后者因將公式用于可換股債券定價而同時得諾貝爾獎)參股的美國長期資本公司的破產,就是因為對市場波動估計不足。
按照常識,引起波動的原因明朗和消除了,或風險釋放了,未來價格預測就容易些,波動就小些。但是按照該期權定價算法,波動原因明朗后或風險釋放后,價格跌了,計算出的波動和期權價格反而高些。所以石油價格暴漲后,做多期權價格反而更高; 石油價格下跌后, 看空期權價格反而更高。這是理論的不足。
買進期權的正常用法是:
1)擔心價格上漲,但是又不愿買進現貨或期貨,怕承擔下跌風險或占用資金,于是買進適量的Call-上漲時賺錢。
2)擔心價格跌, 但是又不愿賣出現貨或期貨, 怕承擔上漲風險或占用資金, 于是買進Put--下跌時賺錢。
兩種用法都如同買保險,不應買進太多。只有特別看好時才可以酌情多下。 上面的熵公式可以用于期權的投資比例優化。假設一種期權虧1倍的可能性是0.7, 賺三倍的可能性是0.3. 那么最優投資比例是:
q*= (P1r1+P2r2)/|r1r2|= /|-1×3|=0.2/3=6.7%
可見這個比例比一般人認為的要小。
香港渦輪每年造就許多百萬富翁,但同時使5-10倍的人破產。境內股市以前就有上市公司發的股票認購權證, 最近也有券商創設的權證--有如香港的渦輪。但是溢價(=權證價+認購價-市價)比香港高得多。所以股民們一定小心再小心!
香港還有介于期權和期貨之間的品種——牛熊證,下節談及。
摘自《漫談投資和的幾何增值理論》http://survivor99.com/lcg/mantan.htm




<!--
咨詢內容: 附件 :
-->
?
博易技術人員:
不懂呀。。。。。
http://210.14.65.65:13168/foru...D1492
不懂呀。。。。。
后期會慢慢增加期權相關的學習內容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