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學習是辛苦的,但是否值得呢,以及如何趨吉避兇經營[程序化老手]
(我希望原文能繼續造市討論,不要因為一小段插曲帶離主軸。網友也可發現,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在論壇帶出與程式交易相關新的主題,但因此對于已經討論成熟的主題,例如TS的討論,就不再參與,一方面已經帶出討論,會有網友回應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我覺得版主的責任是把主題帶大。)
跨領域學習是辛苦的,但是否值得呢?(程式交易光從名稱看,就需具備兩不同領域)
關鍵在于「跨領域結合的綜效(扣除轉換成本),是否大于原單一領域深入學習的效益遞減」,
若是,那麼跨領域就是「黃金交叉」了。
跨領域背景有優點,但跨領域也有罩門,罩門就是個別領域可能不夠深耕;
在相同投入學習時間與個人資質下,跨領域的同學在個別領域的投入,就比單一領域少了些。這是選擇。
有學生問我,
「老師,學了金融資訊后,雖然兩個領域都學到了,但金融知識怎麼跟財金所的比,資訊技術又怎能跟學資訊的比?」
我的答案是—「你可以主動選擇戰場」。
「比如我問你,鱷魚與豹打架誰會贏,答案是,若戰場在沼澤,鱷魚會贏;若戰場在草原,豹會贏;
所以,有了金融資訊專長,未來選擇工作戰場時,若進資訊業,就要進金融資訊業,利用金融領域知識與夠用的資訊能力,與資訊背景的競爭者比拼;若進金融業,就到需用到資訊能力的金融單位求職,例如交易部或新金部,利用資訊能力與夠用的金融領域知識,與單純財金背景的競爭者比拼」。
只要跨領域專長有戰場,就有優勢;戰場越大、優勢越全面。
跨領域有沒有優勢(可經營的綜效)呢?
「梅迪奇效應」、「拍(這個字應該是代表圓周率的符號)型人」都在講跨領域的重要性,
大前研一也曾說:「知識碎片時代…唯有整合者,才能成為解答者」(參商業週刊)。
與其他商學領域不同的是,金融人除了金融專業,還需要計量分析,「更」需要資訊工具的能力。
試想如果「設計金融軟體的沒有金融知識,作交易的不知如何處理瞬間產生的大量資訊」。怎麼做好工作?
所以我們看到了,在金融業,除了MIS部門,資訊人陸續進入金融業的自營部、新金部、 風控中心,有些搶佔重要管理位置;
而金融人開始學習程式編碼、自建分析環境。( www.kzuj.com.cn )
(我個人一直以「以資訊科技創造財金理論模型的商業價值」為職志,因為金融業的認同得以在交易所、公會、研訓單位、金融業,開設一些資訊能力課程。由此看,我的想法是有得到實務界的認同與迴響的)。
提完跨領域的綜效,再談單一領域的學習效益遞減。
有一次辦校友座談,學弟妹問到已經就業幾年的學長姐,
「我們現在學的金融專業,哪些業界用得到」,
一位擔任分析師兼交易員的學長脫口而出
「雖然在學校學了好幾門計量課程,例如計量經濟、時間數列分析、多變量統計,但好像只用到敘述統計…
;偶而弄一些模型賣弄一下學問是可以的,但通常只是裝飾…」
他說的直接,但是不是實話,網友上網路看分析師報告的內容就知道了,而分析師的工作通常必須具備財金所的學位才能擔任。
這就是我所謂,在單一領域繼續深耕,學習邊際效益可能遞減,的意思。
(就我而言,不贊成將「微積分」在商管學院列必修,因為可能用得到的機會不多,用到再學,而不需人人學)
資訊專業也是,我教程式語言,再以此延伸談到,如果系統引用資料庫那必須有資料庫的知識,若是網路系統必須繼續學網路的知識,若開發大型系統,必須進一步學系統分析設計或軟體工程的知識,若希望讓程式有效率,必須學習演算法的知識…如此擴大學習,是否需要在不同單點繼續深入,就看個人需要了。
畢竟在金資所短短的修業兩年(其實只有一年在修課),能塞多少資訊課程呢?
所幸,本校還有資管所,他們有興趣、有需要可以跨所選修。
談到我自己的學習背景,就跨越許多領域(哈!到處混飯吃)。( www.kzuj.com.cn )
雖然我在金融系所任教,甚至當過行政職,但我過去大學學工管、碩士念電機控制、博士讀資管,
與金融都不相干,最后卻在金融領域。
轉換或跨領域的過程,有時是情勢所迫、有時是主動追求、有時是因緣際會;
也許可以給各位一些好的或不好的借鏡,有空再談。
有思路,想編寫各種指標公式,程序化交易模型,選股公式,預警公式的朋友
可聯系技術人員 QQ: 511411198 進行 有償 編寫!(不貴!點擊查看價格!)
- 上一篇:程式交易與投資組合管理(資產配置)的關系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