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期薦讀:知己知彼,提防不對稱競爭的陷阱[古期心得]
?
?
以下是一篇7/25自由時報的報導(此報導原文發表在紐約時報),值得從事交易的網友注意。
?
「0.03秒秒殺,對沖基金獲利密技」(編譯羅彥杰/特譯)(自由時報,7/25)
「金融海嘯重創全球,但讓美國華爾街好奇的是,對沖基金以及諸如高盛等大型銀行是如何在金融體系幾近瓦解后,這麼快就賺了大錢?其中一個答案就是神祕的高頻率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也就是運用超強電腦的自動買賣程式系統。有了它,交易員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單數百萬張,輕鬆駕馭股市、偷窺其他投資人下單,甚至微妙地操控股價。
高頻率交易系統 去年海削210億美元
高頻率交易系統的聰明程度與速度,非其他投資機構、平凡人乃至尋常電腦所能企及,光是去年就創造二百一十億美元的獲利,成為股票交易新寵兒。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一九九八年授權電子交易,此舉的目的是要開放市場給任何有桌上型電腦與新想法的人。但如今個人電腦已無法和華爾街的電腦匹敵,強大的電腦運算,一秒就能執行數百萬張下單,而且同步掃描數十間公營與私營電子交易市場。
先下單并同步取消掛單,大鑽市場漏洞
高頻率交易員因為先下單、再幾乎同步取消掛單,時常令其他投資人感到困惑。市場規則的漏洞,讓這類交易員得以提早窺視其他人的交易狀況,而且他們的電腦可以迫使反應慢的投資人放棄獲利,然后趁別人發現蹤跡前快閃走人。
高頻率交易員也能透過各個交易所的競爭來賺錢,因為這些交易所都會支付小額手續費給成交量最大與最活躍的交易員,看誰最先下單,通常每股就能領取四分之一美分。在買賣股數動輒以百萬計的情況下,即使交易員是賠錢買賣,只要虧損不多,交易所提供的小額手續費也會變成大錢。
高速電腦,華爾街新軍備競賽
紐約泛歐證交所的梅肯說:「這已成為科技的軍備競賽,贏家與輸家的分野是在比誰的動作快?!?/div>
高頻率交易員的崛起,有助于解釋紐約證交所為何日均成交量自二○○五年以來已大漲一百六十四%。據證交所聲稱,人數不多的高頻率交易員目前占所有交易的一半以上。
以本月十五日英特爾公布強勁盈馀后的隔天為例,若干投資人已嗅到商機,準備大買網通晶片大廠「博通」股票。反應慢的交易員面臨一個難題,就是如果一次大買,就會露出馬腳并推升股價。所以他們按照華爾街慣用手法,分批下單買進。開市后一秒鐘,博通股價為二十六.二美元。但所有的潛在賣家沒有在同一時間看到買單,只有高頻率交易員在短短○.○三秒查到若干買單。雖然市場理應確保每一個人同時看到下單,以確保透明度,但法規漏洞讓諸如那斯達克等交易所允許交易員只要付費,就能比別人更快看到下單。
在不到半秒內,高頻率交易員洞燭寶貴機先—博通買盤大增。他們的電腦開始收購博通股票,然后用更高價回賣給反應慢的投資人。隨著高頻率軟體全力發功,上千張委託單立刻涌入市場。自動程式開始在數毫秒內下單、然后取消,目的是確定反應慢的投資人愿意用多少價位買股。最后電腦算出若干投資人的上限價是二十六.四美元,于是高頻率程式開始掛二十六.三九美元的賣單。結果是反應慢的投資人為了買五萬六千股而付了一百四十萬美元,或是說如果他們也採高頻率交易,就不用多付七千八百美元。(取材自紐約時報)
」
?
曾在Po文中,勸告自然交易人不要玩得太短,因為不管在交易成本或交易速度上都處于不利的位置。當然,網友會反駁說,真的透過極短線交易賺到錢(我肯定并恭喜此類網友),但就一般、長期而言,對自然交易人,是不利的。
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謹慎交易的理由」,其中提到窺知他人交易底牌的作法;該Po文中我自嘲看越多的文獻,就越膽小。如果日后您看到越多類似的報導,對于交易的想法是否有所不同呢?
以上交易模型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說實在,從事此種交易手法的法人可不希望類似訊息被揭漏出來。不過,交易獲利需要創意,以上作法雖鑽法律漏洞但不算違法,法律總是走在創意的后面補洞,即使這洞用法律補掉了,又如何?
有思路,想編寫各種指標公式,程序化交易模型,選股公式,預警公式的朋友
可聯系技術人員 QQ: 511411198 或微信:cxhjy888 進行 有償 編寫!(不貴!點擊查看價格!)
- 上一篇:古期薦讀:程序化交易中謹慎交易的理由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