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觀交易到客觀交易(3)—科學哲學的發展[程序化老手]
?
所謂科學方法,是「一套為了描述與解釋過去或現在一系列可觀察或可推理現象而產生的方法,其目的是建構可供公開拒絕或驗證的可檢定知識」。科學方法是西方文明帶給世界最有價值的知識,讓我們可以排除謬誤,產生控制大自然的力量。
金融領域所謂的「計量玩家」(quant),共同特徵是採取科學方法。
?
談科學方法必須溯源「科學方法發展的過程」,即所謂「科學哲學」。如前所述,科學方法是取得客觀知識最有效的方法;科學哲學希望了解科學如何以及為何發生作用。
?
科學的發展要追溯到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發明邏輯學,并以演繹方式產生知識;但此知識并不是根據觀察現象歸納,因此當觀察現象與理論產生衝突時,只好選擇扭曲事實,于是產生「根據太少的證據推論出太多結論」的后果,成為了科學發展的障礙。亞里斯多德的困境在于,當時并沒有對于自然現象的觀察工具與社會現象的觀察方法,并沒有被發展出來;后來,加利略(Galilei)發明望遠鏡的觀察工具,讓哥白尼得以藉此累積觀察證據,發展模型取代當時教會的天體運行理論。
?
提倡「經驗主義」的培根(Bacon)可是研究科學哲學(科學方法)的始祖,他曾說「只要不存偏見,就不會誤解」,培根提倡實驗的重要性,并接受觀察值出現不一致的現象。而后,笛卡爾(Descartes)(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我思故我在」)的「懷疑主義」涵蓋經驗主義的觀點,質疑觀察與歸納方法的效用,強調科學必須懷疑一切;笛卡爾的解析幾何學影響牛頓發明微積分以及發現「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經驗主義者認為,「經過客觀觀察后的歸納概括,是追求智慧的唯一道路」;但理性主義者則認為純演繹推理才是。但兩者(純演繹與觀察事實間)需要整合。心靈感知之因果關系,可能產生虛構的偏差,此可由實證取得支持。(ps.整合的結果即后來的「邏輯實證主義」)。休姆(Hume)認為歸納方法沒有任何觀察證據可以取得絕對有效的結論。統計學尚未發展到可以由歸納結論得到真理,歸納需要歸納,形成循環論證的難題。問題是,休姆也無法否認科學透過觀察實驗的歸納過程產生的巨大成果。(來源 www.kzuj.com.cn )
?
到了19世紀中,終于了解科學是綜合運用歸納與演繹方法。惠威爾(Whewell)提出歸納方法在假說架構上扮演的重要功能。科學發現首先要做大膽的歸納,跳要到一個新假說,然后採取演繹方法。亦即。假說歸納出來后,根據假說進行演繹而做預測,其採取如下陳述「如果假說為真,則預測將來會發生何事」,如果實際觀察不符合所做預測,則假說被否定(拒絕)。
?
如果只是主張X與Y相關,則採用以下條件命題:「如果X預測Y,則將來X發生,應該會跟著發生Y。」;如果假說認定X會造成Y,則採用以下條件命題:「如果X造成Y,則如果X沒有發生,Y就不該發生。」預測蘊含于后件子句,將用于與新觀察比較,且這些觀察必須于觀察前未知(并不代表發生于未來)。如果Y沒有發生,則可使用「非Y則非X」的方式,假說被證明為不真。但不能因為Y發生,就反向推論X成立,在此僅能透過Y的不成立,推論X的不成立。(來源 www.kzuj.com.cn )
?
惠威爾認為歸納是創造力思考產生的來源,有其價值。他認為沒影適當的假說,則一些沒有意義的事實,不能用來預測或解釋。如果建立適當的假說,意味科學的突破;擬定假說就是一種創造行為。波普(Popper)則認為:「科學探索沒有辦法證明假說為真,只能證明假說為誤。這是運用觀察的證據,配合否定后件子句的有效演繹推論。」。他認為觀察所得的證據,只能用來證明假說為誤,科學只是用來偵測謬誤,不能用來偵測真理,他將此法稱為「證明為誤」(falsificationism)。一組既定的觀察,可能同時符合許多不同的假說,或同時為許多不同假說解釋。確認證據是假說成立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
「證明為誤」才能解決歸納限制;雖然一般人偏好能用以證明結論的證據,但用以確認的證據有其能力限制,如同Mill所提出的黑天鵝問題,某隻黑天鵝可能在某個角落,因此要證明「所有天鵝都是白的」論述,幾乎不可能,這就是休姆提到的歸納限制。
依據Popper的「證明為誤」的方法,假說檢定的一般格式為:(來源 www.c x h99.com )
?
「前提1:如果假說為真,則未知的觀察應該具備性質X。前提2:觀察并不具備性質X。有效結論:因此,假說不成立」
這就是統計學中假說檢定採用的邏輯。
來源?http://www.kzuj.com.cn/2018/02/06/49934.shtml
?
有思路,想編寫各種指標公式,程序化交易模型,選股公式,預警公式的朋友
可聯系技術人員 QQ: 511411198 進行 有償 編寫!(不貴!點擊查看價格!)
- 上一篇:從主觀交易到客觀交易(4)—科學研究的精…
-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